第(1/3)页 “啪!” 一声枪响,从新罗来的胡以孝精准的在一百多米外,击毙了一名哥萨克骑兵。 而他的枪声就是发号施令的象征,作为这支连队的上尉军官,他有这样的权力。 ‘啪啪啪啪!’ 连队士兵们好整以暇的开火,且并不是排枪齐射,而是各自选定目标陆续射击。 这一波火力非常精准,呼啸而来的哥萨克即便可以溅起地上尘土作为掩护,但还是在几十米的距离上,不断被命中。 “散开,再散开一些,他们有很多猎兵!”一个豹头环眼的哥萨克军官大声咆哮着。 他身边的亲兵把信号旗挥舞的像是在空中舞蹈,周围的基层军官也含着口哨大声吹响,传达主将的命令。 罗斯托夫靠近哥萨克地区,或者说它就是哥萨克文化的外溢,加上靠近乌克兰大平原十分适合养马,因此骑兵非常多。 多到根本不值钱,多到他们敢仅靠马刀和卡宾枪,就敢来冲位于山坡上精锐步兵的地步。 但哥萨克们很快发现了不对劲,即便他们已经非常分散了,可被击落下马的人并没有变少,反而越来越多。 豹子头军官抹了一把脸上的水雾,“见鬼,是在下雨啊,为什么契丹人的火枪一点都没受影响呢?” 此时确实飘着濛濛细雨,但大虞步兵的火枪击发没有丝毫影响,因为他们用的压根就不是燧发枪,所以不用担心燧石在雨天那不到百分之六十的击发成功率。 胡以孝打完一枪,他手还是有些习惯性的想把枪管立起来,以便从枪口装药。 但很快,他意识到自己手里拿着的不是前面装药的燧发枪,而是大虞最新式的,从后面装药的针刺击发枪。 短暂的反应过后,胡以孝很快拉开枪栓,把用硬壳纸包裹住的弹药放到了枪膛中,这种硬壳纸子弹是专供击发枪所用,黑火药和起爆药都在里面。 放入子弹后,一推枪栓就完成了装弹,随后啪的一声,又一个哥萨克骑兵被打翻在地。 “阿列克谢,我的兄弟!”不远处,另一个哥萨克咆哮一声,挥舞着马刀冲着胡以孝就策马疾冲而来。 双方距离不过三十米左右,按照燧发枪的装填速度胡以孝死定了。 但这一瞬间,胡以孝肾上腺素狂飙,虽然腿不由自主的开始打颤,但手上一点没慢。 拉开枪栓,装填子弹,合上枪栓,举枪瞄准,这一切,五秒钟就完成了,装填速度足足是燧发枪的五倍左右。 ‘啪!’ 冲来的哥萨克骑兵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,十分不甘心的摇晃两下后,摔下了战马。 从燧发枪到击发枪,从铅弹-米涅弹到硬纸壳一体弹,这就是划时代的进步。 莫子布穿越前不是一个武器专家,但有一点他是记得的,那就是步枪的进化方向,是朝着带底火的一体弹和击发方向去的。 其实这就很了不起了,技术发展最大的障碍不是把东西发明出来,而是相对合理的想象出来,并确定这条道路是正确的。 有了莫子布十分笃定的规划,加上他是皇帝说一不二,所以差不多提前三十年,大虞兵部的军械专家们就把历史上1841年左右的德莱塞针刺击发枪给搞出来了。 而历史上发明这枪的约翰.尼古拉斯.冯.德莱塞目前才二十三岁,正正在巴黎枪炮厂做工程师。 这个时间段内,出身军械制造世家的德莱塞展现出了不错的天赋,他已经开始设计后膛枪了,但因为想法还不成熟,目前处于最开始摸索阶段。 远处,指挥这一支哥萨克小队的豹子头军官这才发现不妙,似乎契丹人手中出现了一种特别厉害的新式武器,以至于他们的射击速度,快到难以置信。 “搞两把这个枪,拿到了枪了我们就撤退,不要管这些契丹火枪手了。” 豹子头军官非常聪明,哪怕自己人被打死了数十个,他也能分清主次,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。 但就在这个时候,山包后面突然传出密集的马蹄声,不一会数百骑兵从三个方向飞驰过来,他们举着雪亮的马刀,一个冲击就把哥萨克骑兵分割开来了。 豹子头军官正要指挥御敌,却见一支二十多人的骑兵,冲着他就来了。 其中当先一匹白马狂飙如风,在大多黑黄色战马中犹如黑夜里的一颗启明星,十分耀眼。 周围哥萨克被这帅气的一幕刺激的战意大发,许多人压根没听军官的指挥,一窝蜂就去围攻这个帅气的骑兵。 “蠢货!”豹子头军官大骂一声,不过不是骂这个在战场上个耍帅的契丹人,而是骂他手下的哥萨克们。 此时要跑还能跑掉,但是主动冲上去战斗,那就十成十跑不掉了。 豹子头军官‘聪明’的率领十几个亲随就要逃走,却见那骑白马甩开围堵的哥萨克,目标非常明确,就是冲他来的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