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6章 划时代的进步-后膛击发枪-《汉风烈烈起南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其他治理的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比如胡全换的光州,他这个光州伯如果不能兼任光州知州的话,就只能等着朝廷分一部分税收给他。

    虽然是封地,但也不能自己去征税,政务更是一概无法插手。

    同时他能调动的也就是成了警察的藩兵体系,具体的治理上,除了直属于他的田庄外,也不能做到生杀予夺了。

    这种模式非常类似明代的黔国公府在云贵的定位,有不小的权力,但也很需要朝廷地方官的配合。

    当然,可以兼任封地主官的,权力还是跟以前差别不大。

    “出门在外,大家都是军中袍泽,都是兄弟,大爷这个称呼就不要再叫了。”胡以节摆了摆手,让身后的阿塞拜疆民夫用独轮车推来了大量物资。

    米饭、腊肉、鲜鱼,以及几大缸泡菜,甚至有一块门板大的豆腐。

    光州来的士兵眼睛立刻就亮了,特别是看到泡菜的时候。

   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哪怕这个时空半岛的物资充沛了很多,但在有了辣椒和白菜之后,半岛的菜式和口味,依然向着泡菜、拌饭的方向一路狂奔。

    伙夫笑呵呵的开始做菜,村子里也一片欢腾,胡以节站在高处,将刚刚抓住的哥萨克农奴以及村子里的各种物资,都做了分配。

    金银和军功给了汉军,其他的农奴、骡马、粮食、农具甚至衣物,都给了跟着来的西土尔扈特人,拜火宗阿塞拜疆人、德莱木波斯人等。

    就是要让这些人得好处,他们才会卖力。

    不一会,外面就传来了凄厉的叫喊声,这是阿塞拜疆人在审问被抓住的哥萨克,逼问本尼格森伯爵军队的动向。

    “罗刹人这些年在高凉州可没干什么好事,这些阿塞拜疆人跟他们有血海深仇,用好了就是最省事的辅兵。”

    胡以节对这些早就习以为常,跟弟弟胡以孝和这个光州连的士兵们一边吃着烤鱼、腊肉,喝着泡菜豆腐汤,一边有些絮叨的说着。

    桂涵的西路军带了一万多阿塞拜疆人,要他们干的就是这个活,阿塞拜疆人也非常愿意干这个活。

    因为这几十年来,罗刹人数次攻陷巴库等地,每次都要进行劫掠甚至大肆屠杀,与阿塞拜疆人结下了大仇,所以这些阿塞拜疆人如今对攻击罗刹国自然充满兴趣。

    “都指挥使不准备招揽哥萨克人了吗?”胡以孝低声问道,面对几十万哥萨克人,如果一点不招揽的话,打起来还是有难度的。

    “招揽不了。”胡以节则摇了摇头,“不提招揽这事可不可靠,就是身后这些西土尔扈特人、阿塞拜疆人和波斯人,就让咱们没法招募。

    世人都知道哥萨克战力强横,我们若是招揽哥萨克,这些人就会害怕继续沦为哥萨克治下的第三等级,跟在罗斯帝国没什么两样。

    一旦有了这个担心,他们就不会这么配合我们,没有他们的配合,不但后勤辎重转运要出问题,高凉州的统治,也很难稳住。”

    胡以节口中的难题,就是此次征俄军最大的挑战,因为征俄军内部有大量西土尔扈特人(卡尔梅克人)、阿塞拜疆人、德莱木波斯人。

    甚至很多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人为了纳投名状,也逐渐自发组织加入军队当了辅兵。

    他们渴望对以往帮着罗刹人残酷压榨他们的哥萨克人进行报复,大虞也需要这些人与罗刹人结下血仇,好放心的使用他们。

    所以最开始由征俄军参谋部提出的招揽哥萨克人计划,基本上是没法执行了,这无疑加大了西路军七万多人进攻哥萨克腹地的难度。

    热汤热饭,还有村里的泥巴茅草屋可以栖身,行军途中没什么比这个更安逸的了,包括黄仁勇在内的数千人都进入了梦乡,除了少数明暗哨以外。

    时至凌晨,天边才出现一点点暗淡的亮光,一声枪响就划破了清晨的宁静,随着枪声,距离村子不远的树林中,猛地燃起来了大火。

    西路军优待拜火宗阿塞拜疆人的策略成功了,罗刹军队突然在凌晨杀到,森林中刚刚起来去伐木的阿塞拜疆人发现了他们,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冒死点燃了提前准备好篝火。

    更加密集的枪声响起,这里哥萨克在屠杀森中去伐木的阿塞拜疆人。

    胡以节、胡以孝两兄弟一下就惊醒了过来,两兄弟步骑配合,没等黄仁勇下令,就开始出村外接应逃回来的阿塞拜疆人。

    “真让你说中了,罗刹人果然无法容忍咱们在这搭桥渡河。”胡以节喃喃的说道。

    从他望远镜中看去,无边无际,至少两三万罗刹人不断在大平原上出现,还基本都是骑兵。

    “胡以孝,你率本部一百五十人去增援河边磨房,一定要守住,不然大军一定会缺水。”

    胡以节大喊一声,他们西路军前卫部队一共一万九千人,其中只有效武军三千五百人是正规部队,且为了沿途建立兵站做补给,在这个村子里的,只有两千效武军以及六千辅兵。

    这下罗刹人来了数万,肯定是要围困的,目前粮食不缺,可千万不能断水。

    跟胡家兄弟第一次与欧陆大国陆军交手有点紧张不同,副指挥使黄仁勇一点也不紧张,他甚至还有心情跟身边的兵部军械司官员开玩笑。

    “后膛针刺击发枪一直被人诟病,说是做的太精密不耐操,又是漏气,又是撞针不好用,今日我以少打多,正好试验一下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