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合常理-《侯爷贵性》
第(2/3)页
他又补充道:“此乃朝廷机密,还请诸君保密。”
说罢,司马光再次陷入沉思,喃喃自语道:“坊间出现‘钱乏’,即是说钱少而货贱,试问何以会物价上涨?反过来,若是物价上涨,那便是物贵而钱轻,又怎会有‘钱乏’?”
“钱乏”一事,是这一旬以来朝堂里最重要的事。
对于这次“钱乏”产生的缘由、应对的策略和措施,中书省与户部的官员各执己见、众说纷纭,始终没有定论。
连日来,在退朝以后,中书、门下省的几位阁老都被官家留了下来商议。
就像今日,本应是休沐之期,刘沆和文彦博依旧要到宫中去,为的便是此事。
想来,此时文德殿里的纷争,或许比辩论赛这边还要激烈呢。
司马光虽知道“钱乏”之事,这些天也一直与几位辩手讨论物价上涨的事情,但兴许是这两桩事情相悖太甚,他一直没有将两者联想到一块儿去。
今日听到乐琅这么一说,灵机一触,几桩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下子串联了起来。
辽国互市货量高于往年。
京城物价上涨。
沿海以及辽宋边境的各路出现“钱乏”。
他明明知道这几件事相互关联,甚至可能互为因果,但偏偏想不出头绪。
眼下,司马光只得长长叹了一口气,头摇得似秋天里被风吹过的桦树枝一样,连连说道:“想不通,想不通!实在是想不通,此事不合常理啊……”
“莫急,一桩事情归一桩事情。”
说话的是王安石。
他听了司马光的话,也是想到一处,深感事有蹊跷。
司马光抬头看向他,见到王安石表情认真,不似在嘲讽自己,心里莫名地感到踏实,便接口问道:“如何一桩事情归一桩事情?”
王安石答道:“物价上涨的原因暂时可算找到了,那我们如今便细细思量‘钱乏’的因由。”
“嗯。”
这是两人次达成共识。
司马光静下心来,按着王安石所说的思路分析:“‘钱乏’,是因为坊间流通的铜钱过少,那么……”
第(2/3)页